编者按
十年,是时候了。日复一日、日更不断的“粤讲粤政”十周岁啦!现设有“遇见粤粤”征文栏目,分享大家与“粤粤”十年来的点滴记忆和心路历程。凡是过往,皆为序章,让我们回望一起走过的路途,感念一起度过的时光,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。(征文体裁包括评论、诗歌、散文、纪实、人物故事。诗歌50行以内,散文、纪实文学3000字以内。投稿:文稿以word形式发到征文邮箱78414884@qq.com,标明“遇见粤粤”字样。)
在职业人生的嬗变中,我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转型——从一个媒体人蜕变为一名组工干部。这一转变,不仅是工作内容的变化,更是思维模式、工作理念的全面重塑。加入组织系统工作尚不足一月,面对全新的领域,我还在努力适应与摸索。然而,当看到“粤讲粤政”公众号开通运营十周年的征稿信息时,内心竟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,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短短时日里的感悟与收获诉诸笔端。
在新闻行业深耕的岁月里,我手持话筒、背着相机,穿梭于城市街巷与重大事件现场,用文字和镜头记录时代脉搏,也见证了无数动人故事。如今转身成为组工队伍的一员,一切都显得既新鲜又充满挑战。
面对组织工作严谨的程序、专业的政策要求、繁杂的业务内容,我迫切需要快速转变思维、掌握新的工作方法,而“粤粤”的出现,恰似一场及时雨,为我拨开迷雾。它就像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,让我看到了组织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与活力。这里的每一篇文章、每一个专题,都将严肃的组织工作内容以生动、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。有对最新组织工作政策的深度剖析,将晦涩难懂的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解读;有各地党建创新实践的鲜活案例,展现着基层党组织的智慧与活力;还有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。“粤粤”所涵盖的丰富内容,为我这个组工新人提供了全面了解组织工作的窗口。
每当构思工作方案、撰写材料毫无头绪时,不知道该聚焦什么主题时,“粤粤”就成了我的“灵感补给站”,随手一翻,思路便如泉涌般涌现。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言:“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,不驰于空想,不骛于虚声。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。以此态度求学,则真理可明,以此态度作事,则功业可就 。”
“粤粤”于我而言,不仅是我学习组工知识的“充电宝”,更让我深刻认识到信息传播在不同领域的共通之处。曾经作为记者,我致力于挖掘新闻价值,将重要信息传递给大众;如今作为组工人员,同样需要通过有效的传播方式,将党的方针政策、组织工作动态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党员和群众。“粤粤”凭借专业权威的内容、灵活多样的呈现形式,成功架起了组织与党员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,这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。
“粤粤”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资源矿脉,每次翻阅,都能挖掘到不同的“宝藏”。在未来的工作中,我知道自己依然会面临许多“灵感枯竭”的时刻,但只要有“粤粤”相伴,就能随时从丰富的内容中汲取养分,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,在组工岗位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(作者:王蕾)
编 辑 | 王 齐
责 编 | 肖安琪 陈煜坤
美 编 | 席珺珺 何洁玲 李育曦
编 审 | 谢 晓 周运华
投稿邮箱 |78414884@qq.com
— END —
双融配资-双融配资官网-专业个人配资门户-散户配资官网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