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腾(?—159年),字季兴,沛国谯(今安徽亳县)人,曹节(曹萌)之子,东汉著名宦官。虽然曹腾是一位宦官,但是,他去世后,却被追尊为高皇帝,这在古代历史上的宦官中,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情况。当然,这主要是因为曹腾收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,也即曹腾成为了曹操的祖父。
一
具体来说,汉安帝时期(106年-125年),曹腾任黄门从官。永宁元年(120年),当时汉顺帝做皇太子,邓太后因曹腾年轻谨慎厚重,使他侍候皇太子读书,特别受到汉顺帝亲爱,饮食、赏赐都与众人有所不同。在古代历史上,宦官的崛起,离不开皇帝的信任和器重。同样的道理,曹腾也因为得到汉顺帝的信赖,得以平步青云。
延光四年(125年),汉顺帝即位,曹腾任小黄门,升为中常侍。建康元年(144年)八月,汉顺帝去世,汉顺帝刚满两岁的儿子继位,是为汉冲帝。当然,对于汉冲帝来说,在东汉历史上可谓一闪而过。
展开剩余73%永熹元年(145年)正月,继位不到半年的汉冲帝夭折了。当时,大臣们都认为应该立一位年长有德的宗室当皇帝,全部属意于清河王刘蒜。不过,外戚大将军梁冀为了继续掌权,拥立了八岁的勃海孝王刘鸿之子刘缵为皇帝,是为汉质帝。
汉质帝即位,由太后梁妠临朝摄政,采纳李固建议,将宦官全部驱逐出宫,又派兵剿灭“黄帝”马勉与“黑帝”华孟等江淮大盗,使得“海内肃然,宗庙安宁”。不过,汉质帝为了掌握大权,逐渐和大将军梁冀爆发了激烈的冲突。
二
本初元年(146年),梁冀毒杀害汉质帝后,准备另外拥立一位皇帝。当时,朝廷官员分成两派,一派由李固领导,主张拥立清河王为帝;另一派由梁冀领导,打算拥立刘志登位。正当两派争执不下时,曹腾看准机会成熟了,亲访梁冀,表示支持刘志为帝。
在梁冀面前,曹腾指出,清河王为人严明,如果他真的为帝,恐怕难保平安,但是拥立刘志,则可以长保富贵。于是,梁冀拥立蠡吾侯刘志为帝,是为汉桓帝。由此,非常明显的是,参与拥立汉桓帝,是曹腾在东汉历史上的重要事件,这也巩固了他在朝廷的地位。不过,从长远来看,汉桓帝显然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,比如诸葛亮就在《出师表》中表示:“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。”
汉桓帝即位后,曹腾与长乐太仆州辅等七人,凭借定策有功,都封为亭侯。其中,曹腾受封费亭侯,升任大长秋(负责宣布传达皇后旨意,管理宫中事务,为梁皇后的近侍),同时加位特进。而这,足以说明曹腾获得了汉桓帝的信任和器重。
三
曹腾在宫廷里面供职三十多年,经历了四位皇帝,都未曾有过失。他所推荐的都是天下知名的人士:陈留郡(今河南陈留县治)的虞放、边韶,南阳郡的延固、张温,弘农郡的张奂,颍川郡的堂溪、赵典等人。所以,向朝廷推荐人才,自然成为曹腾的重要贡献。
公元159年,曹腾去世,其养子曹嵩继承其爵位。原本曹腾作为一个宦官,固然地位显赫,却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多少记载。但是,他的孙子曹操建立了曹魏。因此,到了太和三年(229年)六月二十六日,魏明帝追尊其高祖父曹腾为高皇帝,其夫人吴氏为高皇后。直到西晋代魏,这个称号都一直保存着。
值得注意的是,曹腾是曹魏王朝六个拥有帝号的人物之一(魏高皇帝曹腾,魏太皇帝曹嵩,魏武皇帝曹操,魏文皇帝曹丕,魏明皇帝曹叡、魏元帝曹奂,曹芳和曹髦未能享有帝号)。所以,在中国古代历史上,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,仅有曹腾一人。比如唐朝后期,宦官即便能拥立皇帝,最多也只是封王,根本不会被追封为皇帝。
发布于:安徽省双融配资-双融配资官网-专业个人配资门户-散户配资官网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